9月27日,港交所宣布,全新的首次公開招股結算FINI將于11月22日正式啟用,這標志著香港資本市場發展迎來又一里程碑事件。 業內人士表示,FINI的推出是港股IPO市場的重大改革。 今年以來,港交所改革步伐明顯提速,打出一套高效變革“組合拳”。今年以來,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完善、互換通上線、“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及雙柜臺莊家機制開通,港交所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隨著FINI推出,港股IPO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有望增強。 FINI為上市流程“減負” 經歷了兩年多醞釀后,FINI將于11月22日推出。此前,港交所已于9月16日組織進行了FINI的第二次市場演習。 上海證券報了解到,香港市場上的保薦人、分銷商、法律顧問、結算參與者等不同市場參與主體均進行了相關“彩排”。 通過本次改革,新股可以“頭天定價、第三天上市”,所需時間大幅縮短。據悉,啟動公開招股、認購匯總、定價及配發確認、監管審批、款項結算及股份納入等環節均經該進行。 在新股“敲鑼”上市前,FINI在多個環節均帶來效率上的提升。了解到,在保薦人提交國際配售承配人資料供監管機構審批這一環節上,承配人名單及證明材料是通過FINI提交的,通過電郵等渠道提交的文件將不獲接納。FINI包含數項新的功能,能精簡流程,促進提交和審閱承配人名單的過程。港交所上市科和香港證監會能同時看到已提交的承配人資料。在FINI流程中,保薦機構不需要向港交所提交股權集中分析。 投行人士認為,FINI將進一步減少中介機構的重復性工作。“FINI對投行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人力成本也有所減負。中介機構可以將更多精力用于引入國際訂單及關注項目合規性。FINI較為規范、透明、開放,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均能看到已提交的承配人材料,這要求中介機構更需守住底線,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加強相關核查程序和內控管理。”香港華夏證券行政總裁王榮昆表示。 FINI有望重塑打新生態 FINI的推出對投資者參與港股打新有多項好處:一是時間縮短帶來的杠桿資金借貸成本大幅降低;二是在FINI模式里,結算參與者可選擇采用壓縮預先付款模式,能改善新股在認購期內凍結大量預付資金情況;三是FINI有望遏制“一人多戶”打新。 為了增加“打新”的命中率,港股散戶投資者一般會通過券商進行融資交易,即I展認購,當然也需承擔利息。若新股從定價到上市交易的平均時間縮短至40%,則投資者I展利息會減少60%。 若遇到超額認購倍數較大的超大型新股,凍結資金就會大幅減少。以快手為例,2021年2月,投資者在認購快手時大部分都使用了I展,銀行和券商向投資者借出約5000億港元I展,導致港元市場流動性因而抽緊。FINI啟用后,打新資金使用效率將提高。 此外,推出FINI后,結算參與者可選擇采用壓縮預先付款模式,可以緩解新股超額認購時對港元資金流及銀行同業拆息市場造成的壓力。據悉,每家證券經紀行都將會通過指定銀行驗證認購新股的資金,新股抽簽有結果后,發行人才向每家經紀行收取其實際獲配股數的股款。 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是,由于FINI將整個結算流程數字化,再加上港股市場推行實名制,可以幫助處理新股認購的中介識別公開發售部分的重復認購。 據悉,券商須統一向港交所提交客戶姓名、身份識別號碼等資料。“FINI可以幫助券商快速檢查申購者是否從未認購該新股,有望迅速找出任何實際或者疑似重復認購,對于遏制‘一人多戶’打新起作用。推行實名制能夠打擊操縱股價、擾亂市場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王榮昆表示。 港交所改革步伐明顯提速 今年以來,港交所推出一系列改革,包括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完善、互換通上線、“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及雙柜臺莊家機制推出、特專科技上市新規生效,以及正在市場咨詢階段的GEM上市改革等,加速優化港股生態。 “港股一系列改革有望吸引更多優質新興產業和科技企業來香港上市,增加港股的‘新經濟’含量,凈化港股市場生態,提升港股市場流動性。”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 香港市場力推上市制度改革新規,為大批新經濟企業打開了一扇門。市場人士分析,隨著內地經濟發展、金融市場持續開放,香港市場上市制度改革能夠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融資,就近解決新興產業企業發展中的資本需求。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將赴港IPO作為未來資本市場的一個路徑選項,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