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果基金公告將發行首只公募產品,且將由拿過公募冠軍的趙詣擔任基金經理,對于趙詣而言,這是其離開農銀匯理基金之后的首次亮相。
對于為什么加盟泉果基金?新產品會不會繼續大買新能源?帶著眾多投資者的疑問,趙詣近日在接受
“最近我去所有渠道,或者見身邊朋友,都會有繞不開的一個問題,都會問我為什么去泉果?” 趙詣在見到
這其實也是不少投資者的疑問,畢竟在農銀匯理基金時,趙詣的管理規模已經達到了四五百億,而且市場上很多基金經理在取得比較好的業績后,也會選擇“奔私”。
此外,泉果基金創始人王國斌給投資者留下的印象中,屬于風格偏價值,而趙詣的風格偏成長。彼此之間看起來也存在較大的風格差異。
對此,趙詣坦言加盟泉果基金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理解。我理想中的領導是一個做過投資、現在做投資、同時投資做得很好的人。因為只有做過投資的人,才知道投資的人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夠給更多的包容、支持和幫助。能夠來到一個理解基金經理、讓基金經理能夠專心做自己事情的資產管理機構,是一個基金經理最好的歸宿。”
“二是理念。時間沒法重來,所以做選擇時最重要的是大家的理念和想做的事是否一樣。如果是,那么成果是水到渠成的。需要深入接觸,才能知道管理層與自己的投資理念是否相符,這些都需要時間和更多的接觸去了解。我和國斌總接觸時間比較長,互相比較了解。”
“三是機會。冠軍可能每年都有,但如果有一個公司你在它成立之初就能夠參與其中,陪伴這個公司一起成長,這種機會其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這樣的選擇是相對而言比較水到渠成的。”趙詣繼續說道。
拿狙擊槍瞄準好公司,行業權重只是選股的結果
在投資者的印象中,趙詣之所以被熟知,是因為2020年,重倉新能源板塊帶來的業績爆發。
雖然在其持倉中,也能看到重倉其它板塊的個股,甚至是取得了10倍的收益,但是新能源基金經理的標簽還是非常鮮明。
對于即將發行的新產品,投資者其實還有另一大疑問,雖然定位是全市場基金,但是會不會主要還是側重于新能源板塊的投資,去超配新能源。
對此,趙詣向
趙詣還舉例道:“這就像打仗一樣,你習慣用什么槍是很重要的。比如常用的兩種槍,沖鋒槍和狙擊槍。以前最開始我管錢的時候,我手里拿沖鋒槍不停的是在掃射、不停的在交易、不停買賣公司,但發現用沖鋒槍打不著點,打不到公司。現在我們在做的是拿狙擊槍,更多時候是在瞄準。可能我花了很長時間都在做瞄準這一件事情,最后扣動扳機那一下是很短暫的。”
換句話說,趙詣認為組合中的行業配比權重,更多是選股的結果,取決于在這個行業里能選出多少家好公司,而非刻意為之,也不是為了配置而配置。
再具體到公司的選擇上,趙詣表示:“我希望公司是行業的龍頭,每個人可能對龍頭的定義不一樣,尤其是在行業發展初期,你怎么去選擇龍頭,我可能會比較關心它的核心價值客戶和份額,這可能會決定公司未來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二是護城河,護城河其實保護的不是公司在行業中增長最快,而是在發生極端情況時,你是能夠抵御這個風險的。”
“另外,規模越來越大之后,也會越來越關注公司的治理結構,企業管理層是否愿意和股東分享利益,是否有遠見,這其實跟投資者選基金經理是一樣的。”趙詣進一步說道。
新能源板塊持倉偏擁擠,尋找結構性機會
而在市場方面,從今年來看,新能源板塊跌宕起伏,在經歷了一季度的調整之后,二季度強勢反彈,但最近又開始向下調整。
對于新能源板塊的投資機會,趙詣認為:“從擁擠程度來看,整個新能源板塊在中報的時候,持倉量持續創歷史新高,但是也有比較明確的結構性行情呈現。新能源現在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有電動車、光伏、風電等,還衍生出一些細分的領域,比如儲能等。”
趙詣同時指出,“整體來看,新能源結構性的分化是比較明顯的,所以我們覺得目前市場更多是結構性機會。長期來看,新能源在需求上面不會發生大變化。不過投資需要看供給和需求,在供給的擴張速度快且技術壁壘相對低的環節,即使有好的需求也不一定能夠創造很多的價值,這就導致他們的表現和盈利能力不會特別強。”
“相反,有的環節擴張速度較慢或者整個擴產的周期長,進入壁壘較高的話,在需求特別好的時候他們的成長和盈利能力就能夠長時間持續,這樣的公司投資機會也就比較多。因此,在整個板塊的持倉量可能是偏擁擠的情況下,我們更多的是尋找其中結構性的機會,尤其是有護城河的公司。” 趙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