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北京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在北京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推出“北+H”兩地上市安排。根據備忘錄,北交所上市公司符合香港交易所發行上市條件的,可按照《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規定,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后報中國證監會備案。在港上市公司,符合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和北交所發行上市條件的,可按現行制度規則申請在北交所公開發行并上市。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交所將圍繞高質量推進市場建設的目標,持續深化改革、增強服務能力、完善市場生態,推動國際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不斷邁進,更好服務境內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服務更多境內外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 作為我國最年輕的證券交易所,北交所肩負著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重要使命,是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創新的重要成果,走國際化道路,是落實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健全市場功能的必然要求。 “近期,我們圍繞高質量建設北交所這一重大課題,開展了多方調研。從各方反饋看,業界普遍希望北交所積極探索國際化業務,有的北交所上市公司還提出開啟赴港二次上市,以豐富融資渠道、便利開展國際業務;有的在港上市公司也提出,明確‘北歸’上市方式,分享北交所發展紅利。內地、香港監管機構積極回應市場訴求,指導京港兩所進行了多輪次的溝通協商,快速達成共識。”北交所總經理隋強在致辭時表示。 隋強表示,京港兩所推出“北+H”兩地上市安排,是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持續深化北交所改革、服務市場需求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拓寬內地和香港“A+H”模式的惠及面,促進京港兩地資本市場形成合力,便利更多企業借助兩地市場加速發展。 同時,“京港兩所分處京津冀、粵港澳腹地,依托‘北+H’機制,南北兩個重要的區域發展極架起了連心橋、創新橋。京港兩所將進一步擴展服務范圍、優化投資者結構和完善市場功能,不斷促進兩地市場要素的互換與聚合,助力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產業經濟政策,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隋強說。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兩家交易所長期深入的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連接中國與世界邁出了新的一步。期待與北交所共同努力,連接資本與創新,積極支持企業成長,為投資者創造機遇,推動兩地資本市場共同繁榮。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對中國證券報表示,由于“北+H”上市機制是雙向的,一方面為北交所上市公司“出海”提供了便捷通道,有助于北交所上市公司擴大融資范圍,同時借助港交所,進一步擴大企業品牌價值;另一方面,針對在港上市的紅籌股或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來說,若想回歸A股,北交所的政策環境相對寬松一些。整體來看,這一機制有望為兩個交易所補充“新鮮血液”,尤其是處于成長期的科技企業。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北交所以創新型中小企業為主體,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集聚了超200家上市公司,540余萬投資者、600余只跨市場基金產品和社保基金、QFII、RQFII等多元投資者群體積極參與。“北交所已從平穩開市運行邁向規模攻堅、功能提升的關鍵時期,站在新階段的新起點,北交所將進一步深化改革,辦出特色、辦出優勢。”隋強表示。